首 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  走出黑土地的岔路河科技人——金淑杰

走出黑土地的岔路河科技人——金淑杰

        195410月,金淑杰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小学未毕业,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一时间,教育处于半瘫痪状态。她勉强读完高中,然后回到家乡务农。从小好学上进的她,没有因此放弃对于知识的渴求,决心在知识的海洋里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那时,她放弃了一切属于年轻人的快乐时光。在农闲之余,在田间地头,人们经常看见她手捧书本的身影。孩子,歇歇吧,别累坏了身子。母亲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的脸颊心疼地说。妈,我不累,您放心吧。面对母亲的关心,她总是这样淡淡地回答。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革后期,她以出色的表现和优秀的成绩,跨入了天津纺织工学院化学纤维专业。从此,她走出了黑土地,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全身心投入膜技术领域    立志填补国内同行业空白
        大学毕业后,金淑杰被分配到吉林化纤集团的工艺技术部门工作。她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很快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赞誉。几年后,她由一名技术骨干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并被任命为厂技术中心主任。在此期间,她带领技术团队先后研究开发出超粗旦异型粘胶纤维和粘胶长丝差别化纤维,麦饭石功能纤维等新技术、新工艺。多年的专业理论积累和科研实践,使金淑杰掌握了国内外先进的化纤工艺及相关设备,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研发经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淑杰在吉林化纤担任技术中心主任。此时,由于她所在城市的污水排放超标,导致产品(化纤)的白度不过关,甚至影响出口。为此,金淑杰和她的同事们忧心忡忡。
       
一次,善于捕捉国际科技动态的金淑杰听说了这样一条信息:国外的污水处理已经找到一种新的媒介——纳滤膜。污水通过纳滤膜过滤之后,回收率可以达到80%——90%,甚至达到零排放。而采用纳滤膜过滤的水,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
       
这条信息让金淑杰激动不已,一连几天,她琢磨着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膜产品,彻底改变国内污水乱排放的局面,将惊人的能源得到回收利用。
       
当时,我国对于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金淑杰想膜分离技术如果不能走出实验室,就无法实现膜产品的工业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尽快成立一个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型民营企业。 在她退休后不久,她和朋友们筹集了3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她们的膜分离技术在国家和省、市科委立项。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 她们完成了项目的小试、中试,并被国家经贸委列为《高新技术推广项目》。她们自主研发的“PESA中空纤维纳米级分离膜,一次通过权威部门鉴定。同时,该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00134333.5
       
这一消息让金淑杰和她的同伴们流泪了,泪水浸透着勇敢者的奋斗艰辛和成功喜悦。
       
在那一刻,一个个难忘的镜头浮现在金淑杰的眼前:
       
在中试过程中,她们首先受到了资金困扰。
       
当国家给予的科研经费用完后,试验并未完成。如果就此罢手,中试设备就成了一堆废品,继续筹集资金,对于当时都是工薪族的她们来说,又是何等艰难哪!当时,金淑杰等人只得从每月工资中取出一部分来购买试验用的**和原料。
       
然而,仅用这些钱来继续进行科研,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她们拿出自家的房照作抵押向银行进行贷款。 丈夫深深理解她,义无反顾地支持她。但是,并非谁都像金淑杰这样幸运。5位股东之一的马经理,没能如约取来自家的房照,丈夫坚决不同意,否则就要离婚。
       
有人问金淑杰: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了,你这样做值得吗?”“值得!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我选择了,就不放弃。
为了筹备资金,金淑杰向好朋友求援。化纤厂的一位好朋友拿出家里仅有的2万元积蓄,交给金淑杰:这是个好产品,你大胆干吧!
       
她的心头一热,此时,她读懂了朋友的含意。
       
她发动亲属出资,承诺谁出资1万元,就可以到厂子来当工人。她的亲戚中有失去土地的农民,有下岗在家的工人。虽然都不富裕,但为了助金淑杰一臂之力,他们还是想方设法筹钱。金淑杰的科研经费就是这样一笔笔筹集到的。


点击次数:1434  发布日期:2013-03-02  【打印此页】  【关闭